《盐城师范学院学报》是江苏省一级期刊、全国优秀社科学报,在此刊物上发表论文后知网全文收录,复合影响因子:0.190,综合影响因子:0.083,我司可以操作此学报的快速投稿工作。
需要我司代理投稿的请仔细阅读:
1、我司操作的版本是:盐城师范学院学报(人文社会科学版),知网上看下。
2、文章要求最低5400字符。
3、作者要求:高校教师,讲师及以上,硕士及以上,博士优先安排。
4、收稿方向涉及:法律、文艺、语言、历史、教育、宗教、经济、管理、新闻传播、社会等。
5、审稿需要半个月,着急勿投。
我司操作“盐城师范学院学报投稿”成功案例展示:
1、沪通长江大桥和沪通铁路建设对南通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季建林 1-5
2、论金融创新与江苏海洋经济转型发展 张凤林,宋彩越 6-9
3、江苏省海域空间资源的开发利用分析 彭 俊 10-14
4、当代中国海洋文化发展的历史考量 马登值,郑剑玲 15-17
5、地方高校引领区域文化发展的突破、困境与反思 陆为群,章春杰 18-20
6、战略管理视野下的大学校长:理念、角色与智慧 曲 涛 21-26
7、高职院校贫困生工作策略浅探 郑高亮 27-29
8、高校绩效工资改革的困境与对策 姚梅桑 30-32
9、抗战时期东北朝鲜族文学中的民族文化传统 范庆超 33-37
10、儒学人文精神视域下的徽商经营之道及其当代意义 杨 冰 38-41
11、论当代书院功能的拓展 李锦萍 42-45
12、当代孟姜女故事的人性主题 王春艳 46-48
13、民办高校大学生就业心理压力缓解对策 袁兆艳 49-52
14、青春期学生的自我心理安全教育 卢瑞雪 53-57
15、重新评估唐人小说《冯燕传》的思想价值———兼议司空图、曾布对《冯燕传》的重写 周承铭 58-65
16、“失意”与“诗意”的交融———白居易的江州生活与诗歌创作 卢秀峰 66-70
17、晚清方濬颐《梦园琐记》的文体性质 刘 峨,王 军 71-75
18、情与欲的“理想之爱”———评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的同性爱 毛 红 76-79
19、从《特别的猫》看多丽丝.莱辛关于女性的思考 段湘怀 80-82
20、哈代战争诗的女性话语研究 徐勤良 83-87
21、《安娜在热带》中的朗读人文化 刘 恬,杨蕴玉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 88-90
22、17世纪荷兰画派的题材特征 赵关键,丁 晗 91-94
23、西方写实绘画对中国现代工笔画的影响 张玉霞,郑玲玲 95-98
24、现代标志设计中传统龙纹图案的应用 周汝豪 99-101
25、《洛阳新获七朝墓志》所见科举史料 许友根,许显华 102-109
26、五代状元初始职任考 周腊生 110-117
27、抗战时期苏北民众对国民党敌后抗战的对策 刘正萍 118-124
1、论毛泽东的反腐防变思想 林子秋; 1-5
2、群众路线视角下民间组织的发展与民主政治建设 徐兰; 6-10
3、论民事诉讼检察监督的范围 高永刚; 11-15
4、论人大代表人身特别保护权的许可权限主体 王群; 16-19
5、《联合国海洋法公约》视域下冲之鸟礁的岛屿属性之否定 于雅璁; 20-22
6、实体经济发展的金融支持路径思考 陆岷峰;陶瑞; 23-28
7、煤炭企业节能减排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胡书林; 29-35
8、经济转型背景下离岸服务外包与我国经济增长关系研究 杨爱珍; 36-38
9、明代宗臣的循吏思想及其实践 顾国华; 39-44
10、清初遗民诗人阎尔梅其人其诗 董芬; 45-48
11、《哀江头》与《长恨歌》比较谈 石宝珠; 49-51
12、文学史料学视野下的春秋文学研究——评邵炳军教授《春秋文学系年辑证》 郁贤皓; 52-53
13、简论施叔青的小说创作 古远清; 54-57
14、论中国文坛对法国“新小说”的研究 姚公涛; 58-62
15、叙事“客观化”:论中国现代散文体小说的叙述修辞 王爱军; 63-68
16、一个抑郁症患者的诞生和毁灭——《骆驼祥子》中“祥子”形象的心理学分析 杨惠; 69-74
17、英汉运动动词的图式结构比较 江桂英; 75-77
18、赛译《水浒传》“误译”探微 苏军锋; 78-81
19、盐城方言古全浊上及浊去字的今读 冯青青; 82-86
20、《诗经》释“于” 李冬英;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投稿 87-89
21、《静夜思》英译本解构主义翻译分析 陈骁文; 90-93
22、黄伯荣《现代汉语论文集》编后 邵霭吉; 94-95
23、地方高校转型发展背景下教师自我身份的重构——基于教师作为学习者的视角 贾美艳; 96-99
24、高校学生干部领导力的构成及开发策略 唐杰; 100-104
25、大学生参与教学管理的实践研究——以盐城师范学院学生教学信息员制度为例 刘井飞; 105-108
26、经典诵读与师范生技能的培养 黄海蓉; 109-112
27、大学文科毕业论文双效型教学模式探索 丁宪浩;孙莹; 113-117
28、基于主体间性的大学生和谐人际交往 武素云; 118-120
29、《歧路灯》中和谐教育的启示 彭海燕;秦卫民; 121-124